政迅通山东讯(调研员李滟妮)在寒亭街道,有一处承载着地域文化根脉的地方——“古寒薪传”非遗传承工作站 。“古寒薪传”,短短四字,蕴含着寒亭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期许。寒亭,这片古老的土地,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工作站如同一座文化桥梁,一头连接着寒亭悠久的历史,一头通向充满希望的未来。它是寒亭非遗传承人们的“根据地”,在这里,传统技艺的炉火不会熄灭,民俗文化的故事持续讲述。
2025年8月23日,在“古寒薪传”工作站,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活动正悄然展开。非遗传承人于洪艳师傅携徒弟李艳妮,在工作站负责人秦站长的带领下到场,将蕴含岁月底蕴的玉米皮草编手艺带入工作站,为其增添了独特的文化生机。
玉米皮草编的制作过程,是一场从平凡到惊艳的奇妙旅程。最初,它们只是秋收后看似无用的玉米皮,带着泥土的质朴气息。但经过精心挑选,那些色泽均匀、质地柔韧的玉米皮被留了下来。接着,便是清洗与晾晒,让玉米皮褪去杂质,变得干净而柔软。制作过程中,玉米皮化作灵动材料,在于师傅手中变身精美器物。师徒二人耐心传授,从选料整理到编织技巧,将草编门道倾囊相授。参与者们围坐,在她们指导下,让质朴玉米皮绽出新意。这不仅是手艺教学,更是非遗基因的传递,让古老草编在“古寒薪传”工作站延续生机,以传统技艺之美,点亮当代传承之光 。
玉米皮草编的成品丰富多样,充满了独特的魅力。那一个个精致的杯垫,上面编织着花朵、几何图案,不仅实用,更能为家居生活增添一份自然的美感;造型各异的篮子,有的小巧玲珑,适合盛放水果、杂物,有的则宽大结实,是农忙时节收纳物品的好帮手。这些草编作品,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。它们带着玉米皮特有的质朴纹理,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,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物品截然不同,每一件都独一无二,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智慧。
玉米皮草编的前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。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,天然、可降解的玉米皮草编作品,契合了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,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。在旅游景区,游客们可以现场观看草编制作过程,亲手体验编织的乐趣,还能购买到心仪的草编纪念品。未来,随着创意设计的不断提升,玉米皮草编有望在时尚、家居装饰等更多领域大放异彩,成为推动乡村振兴、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。玉米皮草编,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,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,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“古寒薪传”,传的是技艺,是文化,更是寒亭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。它让寒亭的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“标本”,而是活跃在当下、能与现代人对话的文化生命体,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传承,续写寒亭文化的崭新篇章,让古老的寒亭故事,薪火不息,代代相传 。
责编:卢开基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旅游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|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旅游网 lvyou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